


愛心貨櫃 讓關懷無國界
地球上某些落後偏遠地區的貧窮與飢餓卻依然存在著,大自然的無情與變臉成為世界各國共同的隱憂。 從日本阪神大地震、台灣九二一大地震到南亞海嘯,萬海航運善用企業資源,扮演著國際間災變物資運輸傳遞的角色,並更進一步發展出愛心貨櫃的服務方案,為社會上其他用心服務的公益團體,載著輪椅、書籍、奶粉、衣服等物資到需要的地方。



專案介紹
Project

貨櫃

地球

物資
愛心貨櫃協運專案
對一般人來說,貨櫃是堆疊在碼頭邊的巨大鋼鐵物,是動作片中常出現的電影場景;對從事進出口貿易的企業來說,貨櫃是堅固安全的運輸載體,將公司專業且精心的產出商品送達目的地;對非營利組織來說,貨櫃是串連溫暖的助力,將愛心與希望輸送、播種在需要的地方。
運用萬海航運的核心資源與優勢,本會於2004年規劃「愛心貨櫃協運專案」,針對非營利機構所主導募集的天然災變及國際人道救援物資,由萬海航運提供港對港免費協運。
這些年已陸續協助包括:伊甸基金會、慈濟基金會、中華至善協會、羅慧夫顱顏基金會、台灣路竹會等單位,總計協運近250只貨櫃的賑災、救濟物資,前往菲律賓、越南、柬埔寨、巴基斯坦、海地、日本、中國大陸等地,進行國際人道救援。


而著眼於貨櫃堅固的結構,近幾年來有越來越多非營利組織以貨櫃為基底,規劃改建成教室、安置住所、醫療診間等有助於其服務推動的提案。
本會亦結合萬海航運捐贈二手貨櫃,陸續支持孩子的書屋基金會、基督教舊鞋救命協會、你丟我撿協會、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等單位,共同為偏遠、落後地區創造公益價值,盡一分心力。

服務故事
Story




世界展望會
2017年5月,伊斯蘭武裝分子與菲律賓政府爆發激戰,大片區域化為瓦礫,馬拉韋市及周邊村莊被夷為平地,估計有36萬人流離失所。戰事平息後,馬拉韋市有24個村莊被標示為「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」,根據當地政府規定,來自這些村莊的居民至2020年或更久之後,都必須暫住在收容社區,直到獲得政府准許,方能返回家園。台灣世界展望會、外交部、農糧署攜手捐贈2,000噸白米,由萬海航運贊助部分海運經費,一同送愛到菲律賓難民收容社區,並由菲律賓世界展望會和菲律賓社會福利部(DSWD)負責境內的運輸及白米發放工作。2019年9月29日,第一批台灣白米送到布基湖景收容社區661戶難民家庭的手中,其餘白米將在四個月內發放完畢,使4萬戶(約20萬人)家庭及時得到援助。

羅慧夫顱顏基金會
巴基斯坦位於南亞,有超過兩億人口,是全世界人口排名第五多的國家;人民普遍貧窮,將近1/3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以下,連最基本的三餐都可能吃不飽。生活如此困苦的國家,最近幾年卻不斷受到洪水侵襲。尤其,2010年的世紀大水災約有2,000萬人被迫離開家園,死亡人數將近2,000人,被洪水淹沒的土地面積約台灣的五倍大,是巴基斯坦百年來最嚴重的水災。
面對巴基斯坦的大水災,在台灣的我們無法袖手旁觀。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與萬海航運、萬海慈善基金會一起合作,結合台灣農糧署、巴基斯坦的莫斯塔法社會福利會(Al Mustafa Welfare Society)、巴基斯坦唇顎裂協會等國內外民間及政府單位的資源,從2011年開始,透過萬海航運的愛心貨櫃,過去八年間將3,800公噸人道白米,運送到巴基斯坦貧困災民手中,總計有巴基斯坦的旁遮普、信得、俾路支及喀什米爾等省份,超過38萬戶貧困居民,接受過台灣愛心白米幫助。

主辦單位

協辦單位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