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心貨櫃 讓關懷無國界
地球上某些落後偏遠地區的貧窮與飢餓卻依然存在著,大自然的無情與變臉成為世界各國共同的隱憂。 從日本阪神大地震、台灣九二一大地震到南亞海嘯,萬海航運善用企業資源,扮演著國際間災變物資運輸傳遞的角色,並更進一步發展出愛心貨櫃的服務方案,為社會上其他用心服務的公益團體,載著輪椅、書籍、奶粉、衣服等物資到需要的地方。
專案介紹
貨櫃
地球
物資
愛心貨櫃協運專案
萬海【愛心貨櫃】專案精神源自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賑災,萬海航運除了捐款300萬元外,同時進行救災物資協運;1999年台灣921大地震,萬海航運及相關企業員工共同捐贈14,000,000元外,並由大阪、神戶徵調運送救濟物資和181只貨櫃提供災民臨時屋。2003年8月8日萬海慈善基金會成立,2004年則由萬海慈善基金會根據過往萬海投入慈善行動中歸納後,正式成立【愛心貨櫃】協運專案。
【愛心貨櫃】協運專案2004年成立初期,以協助社福各界義助災變、國際人道救援物資的跨海點對點協助運送為主,期能發揮航運本業自有核心業務特性,投入國際天然災變應援。協運專案開辦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,17年間協運441只20呎櫃、17只40呎高櫃、145只40呎櫃,合計約603只貨櫃,執行約59趟次海上航運任務,累計航運成本約31,226,211元。
萬海慈善愛心貨櫃尤其著重重大災變後的賑災援助工作,自成立後協運南亞海嘯、四川地震、日本東北大地震、巴基斯坦水災、菲律賓海燕風災等賑災參與。支持伊甸基金會、慈濟基金會、中華至善協會、羅慧夫顱顏基金會、台灣路竹會等21個社福單位當地災民服務工作,累計協運賑災白米34,550噸前往菲律賓、巴基斯坦、菲律賓等地,提供社福單位發送海外災區民眾援助服務使用,更與羅慧夫顱顏基金會、慈濟基金會、台灣好鄰居協會等單位成為長期合作夥伴持續合作。至2023年尚有2,120噸賑災白米安排運送中。
在服務輸送的過程中,偶爾會遭遇當地內陸貨運或清關存棧等問題,全靠萬海航運相關內部同仁的努力不懈,必要時還集結有關報關行與攬貨單位,形成「一條龍」的專案服務,讓愛心物資完整送達不漏接。
二手貨櫃捐贈專案
【愛心貨櫃】專案自2017年成立二手捐櫃捐贈專案,所捐貨櫃提供社福單位作為服務據點,更與舊鞋救命國際基督關懷協會成為夥伴,參與非洲地區興學計畫,造福非洲肯亞、烏干達、史瓦濟蘭等地區學童學習空間、醫療診間、社區服務據點的建置。2017~2022年期間,共計捐贈69只40呎櫃及4只20呎櫃予舊鞋救命協會,共創國際合作夥伴關係。
舊鞋救命楊右任說:「一開始是送衣服、鞋子,非洲當地的雜貨店也是用貨櫃改建,所以我們用來做育幼院、電腦教室的空間、學校教室、社區的中心。我想我們可以參與更多教育,他們的教室簡陋,最怕的是風雨一大,學校垮下來,壓到孩子受傷。」
1919行動廚房是由萬海航運捐贈一只20呎貨櫃和贊助經費,與基督教救助協會合作打造而成。基督教救助協會自1998年成立以來,累積投入國內外大小災難救助70餘次,有著豐富的救災執行經驗。秘書長夏忠堅曾說:「經驗告訴我們,在救災現場,若能提供災民與救災人員熱騰騰的衛生飯食,則將大大提升救災效率。因為災民飽了,心就暖了;救災人員飽了,搶救就更有力」。也因著這樣的初衷,促成了1919行動廚房的誕生。
行動廚房自備水箱、太陽能板、儲電系統,進入救災現場水電可自給無虞,車體內配備包含煎煮烤炸等各式功能的廚具、冰箱。搭配出動1919食物銀行的物流車隊(常溫/冷藏貨車),帶上台中園區中央廚房所製作的冷凍調理包,甫以在地取得的食材,能提供災民與救災人員24小時不斷炊的熱食,最高可同時供500人用餐。希望透過行動廚房的服務,讓以往只能趁著休息空檔簡單以便當果腹的辛苦救災人員,未來能夠隨時有熱騰騰的餐點,撫慰身心的勞累。而行動廚房除了在災時投入救災行動,平時亦規劃投入防減災演練,並為學童提供食育體驗。自2019年1月正式啟用至今,共執行33次任務,與超過5,500人次互動。
服務故事
舊鞋救命國際關懷協會
在與當地人討論建教室的過程中,劉兆雯回憶起一段文化上的差異:「曾經有個學校因為過去的施工品質不好,教室就倒塌了,壓死了一些小孩,我們知道消息後就會對工安更加小心和要求。當地的工班必須要經過技能的訓練才可以擔任,不過,他們的直線跟我們定義的直線不一樣,就要再溝通釐清。曾經有一次的經驗,要改建貨櫃教室,貨櫃教室需要開鑿窗戶,他們覺得有割開就好,但是他們不會將窗戶修邊,這樣孩子很容易割傷。」
楊右任也提及:「在鄉下有熱情的人要辦教育,孩子如果沒有交錢,就沒有錢給老師,結果就是老師越換越糟,家長也覺得孩子去上學沒有用處,所以學校就越辦越糟糕。我們曾經找過一個偏鄉的校長來談,告訴他說他的任務不是教書,而是經營管理學校,他必須出去找資源,把老師送到鎮上去培訓。要蓋硬體很快,但是教育必須一步步來。」
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
1919行動廚房是由萬海航運捐贈一只20呎貨櫃和贊助經費,與基督教救助協會合作打造而成。基督教救助協會自1998年成立以來,累積投入國內外大小災難救助70餘次,有著豐富的救災執行經驗。秘書長夏忠堅曾說:「經驗告訴我們,在救災現場,若能提供災民與救災人員熱騰騰的衛生飯食,則將大大提升救災效率。因為災民飽了,心就暖了;救災人員飽了,搶救就更有力」。也因著這樣的初衷,促成了1919行動廚房的誕生。
行動廚房自備水箱、太陽能板、儲電系統,進入救災現場水電可自給無虞,車體內配備包含煎煮烤炸等各式功能的廚具、冰箱。搭配出動1919食物銀行的物流車隊(常溫/冷藏貨車),帶上台中園區中央廚房所製作的冷凍調理包,甫以在地取得的食材,能提供災民與救災人員24小時不斷炊的熱食,最高可同時供500人用餐。
孩子的書屋
猶記2016年尼伯特颱風重創台東,風災後續恢復成為社區共同的目標。書屋全體動員,協助修繕與整理農地。其中,因考量部分居民的房屋嚴重毀損,決定優先以二手貨櫃做為安置屋的結構,建造「生活村」,除了作為暫時停泊、生活得以喘息的空間,也搭配書屋既有的農業和營繕輔導技術。歷經約半年建造,書屋工班配合百位志工,期間萬海慈善也號召志工參與築牆,同心齊力完成。
貨櫃結合泥土、稻草、石灰等自然建材,在夏天能維持涼爽,住起來也頗舒適。待原有房屋問題解決後,居民搬回原社區,空下來的貨櫃屋目前改為就業輔導的上課場域,定期舉辦諸如農業機具的操作與維修、小型木工的教學與練習等。接受輔導的遊民朋友,因為穩定的上課、實習,原本衝動易怒的個性,無形中逐漸變的安定、沉穩,看見重新回到職場的可能,或許還有一段路要走才能回歸社會工作,但這份契機讓他們脫離原本生活空間,專注地以站穩腳步重新開始為目標而努力。
羅慧夫顱顏基金會
巴基斯坦位於南亞,有超過兩億人口,是全世界人口排名第五多的國家;人民普遍貧窮,將近1/3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以下,連最基本的三餐都可能吃不飽。生活如此困苦的國家,最近幾年卻不斷受到洪水侵襲。尤其,2010年的世紀大水災約有2,000萬人被迫離開家園,死亡人數將近2,000人,被洪水淹沒的土地面積約台灣的五倍大,是巴基斯坦百年來最嚴重的水災。
面對巴基斯坦的大水災,在台灣的我們無法袖手旁觀。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與萬海航運、萬海慈善基金會一起合作,結合台灣農糧署、巴基斯坦的莫斯塔法社會福利會(Al Mustafa Welfare Society)、巴基斯坦唇顎裂協會等國內外民間及政府單位的資源,從2011年開始,透過萬海航運的愛心貨櫃,過去八年間將3,800公噸人道白米,運送到巴基斯坦貧困災民手中,總計有巴基斯坦的旁遮普、信得、俾路支及喀什米爾等省份,超過38萬戶貧困居民,接受過台灣愛心白米幫助。